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將香奈兒(Chanel)與兩種基本色調聯繫在一起:黑色和白色。Gabrielle Chanel女士本人在其設計哲學中闡明並踐行着,「黑色蘊含萬物,白色亦然。二者皆具絕對之美,彼此渾然天成。」
這一理念在2000年J12黑色陶瓷腕錶首度問世時即獲印證,該表款以突破性的黑陶瓷精飾重塑極簡美學;2003年白色陶瓷版本的推出更將這種稀有配色推向新高度。作為制表領域罕見的材質應用,J12雙色腕錶不僅重新定義了腕錶配色範式,更標誌着陶瓷作為一種尊貴材質在計時領域中的崛起。
「香奈兒(Chanel)的設計語言固然以黑白為基礎元素,但其與色彩地碰撞遠不止於此。」香奈兒制表創意工作室總監Arnaud Chastaingt在接受採訪時強調,「J12 Bleu Diamond Tourbillon腕錶與另外八款作品絕非憑空誕生,其創作脈絡清晰可溯。」
事實上,藍色始終存在於香奈兒的調色體系之中:「從雅致灰藍、暮光藍、到午夜藍,都被巧妙運用於天鵝絨、粗花呢與鑲邊工藝。這是一種與運動藍截然不同的深邃藍,它介於黑與藍之間的臨界美學,黑與藍相互滲透,構成了香奈兒獨有的色彩基因。」
在談及創作靈感時,Arnaud Chastaingt特別援引2020年—2021年巴黎市立時尚博物館加列拉宮《時尚宣言|嘉柏麗爾·香奈兒》回顧展中的一款晚禮服,「那抹被定義為’高貴之藍’的禮服色調,正是我們探索新型藍色的靈感源泉。」他還提到Jean Cocteau的芭蕾舞劇《藍色列車》(Le Train Bleu),該劇由Serge Diaghilev編舞,Gabrielle Chanel設計服裝,以及香奈兒女士晚年擁有的午夜藍勞斯萊斯轎車,其黑色真皮內飾與車身色調形成的鮮明對比,這些成為了詮釋香奈兒色彩的隱喻。
午夜藍與黑
午夜藍與黑。啞光藍色陶瓷搭配拋光黑色塗層精鋼,要將這對靜謐和諧、微妙對比的極致美學融入J12腕錶的陶瓷表殼之中,絕非易事。畢竟,陶瓷本身是高科技工藝的產物,而這樣一款「禮服腕錶」的製作絕非易事。
「將藍色應用於陶瓷本身已是重大挑戰,」香奈兒制表創意工作室總監Arnaud Chastaingt繼續道,「我想要的是一種嚴謹而優雅的藍色,非紅調或黃調的藍色,而是一種近乎黑色的深夜藍,帶有夜色的優雅。要在陶瓷中實現理想的藍色,不僅要捕捉精準的情感色彩,更需要突破技術極限。這與位於巴黎和位於拉紹德封兩間制表工坊之間的協作密不可分,雙方攜手五年進行反覆探索,最終才交出完美答卷——那抹契合我所構想的,深夜藍與黑藍交融的神秘藍,擁有啞光質感的獨屬於我們的香奈兒藍(Chanel Blue)。」
在選定各部件後,陶瓷生產的流程包括注塑、脫脂、燒結、機加工和拋光,之後才進行組裝。
氧化鋯粉末與顏料經黏合劑調和形成混合原料,通過高壓注入鋼模後高溫熔融成型,製成錶帶鏈節及表頭組件。
在脫脂過程中,將成型部件置於丙酮浴中去除黏合劑。接下來,對部件進行燒結,使其呈現所需顏色和最終形態。為此,需在1300℃高溫爐中持續數日加熱。
在此階段,部件會略微收縮至所需的精確尺寸。此時顏色也會固定下來,儘管最終色澤需通過全過程參數控制。難點在於顏料的選擇,因為部分顏料在燒結過程中會發生燒損。
採用機械精修去除坯件毛刺後,放入含磨料與清潔劑的旋轉震動拋光機中進行拋光,通過特殊工藝實現啞光質感。至此,所有組件即可經手工完成精密組裝,以確保每件作品達到嚴苛的品控標準。
香奈兒(Chanel)制表工坊
早在1993年,香奈兒(Chanel)便收購了位於拉紹德封的Châtelain Frères工坊。這家自1947年起便專注於貴金屬拋光與精加工、金屬錶帶製造及寶石鑲嵌的百年匠廠,如今已發展成為擁有近500名員工,涵蓋60種精密分工的完整制表工坊。
在香奈兒的旗幟下,Châtelain工坊在傳承傳統工藝精髓的基礎上持續精進,開創性地自主研發出高科技精密陶瓷技術。2000年問世的J12系列,正是以突破性陶瓷材質重新定義珍貴材料的劃時代作品。
除陶瓷部門外,制表工坊集技術研發、零件生產、拋光、寶石鑲嵌、組裝調試及品質檢測於一體。其核心的Haute Horlogerie高級制表部門,自2016年推出首枚Calibre 1機芯以來,已相繼研發出九款自製機芯(包括Calibres 1; 2; 2.1; 2.2; 3; 3.1; 5; 5.1和6機芯),共計37個版本。其中Calibre 5機芯搭載於J12 Bleu Diamond Tourbillon腕錶。
調製完美藍色
負責陶瓷研發與生產的團隊歷經了不少於24次迭代和150次精密測試,方才突破尖端科技與工藝的雙重挑戰,最終實現理想色系。高科技精密陶瓷以氧化鋯(zirconium oxide)礦物粉末為核心原料,與粘合劑及呈色劑混合後形成獨特特性。
高科技精密陶瓷具備超凡硬度,具有防刮擦特性,並能承受高達2000°C的高溫。此外,它還具備抗磁性、絕緣性和生物兼容性。這也是為何陶瓷被廣泛應用於航空和航天工業中的原因,例如它被用於航天器熱防護系統等尖端工業場景。
香奈兒制表工坊(Chanel Watch Manufacture)是全球屈指可數的掌握制表全產業鏈工藝流程的制表商。
堅固的典範
在成品交付之前,香奈兒制表工坊的實驗室會對陶瓷腕錶及其內部機芯進行一系列特定測試。衝擊測試包括直接衝擊(如自由跌落腕錶)和間接衝擊(約11,000次衝擊,最高可達5,000G),要知道,汽車碰撞的衝擊也僅約為10G。但這還不是最嚴峻的考驗,腕錶還將被置於環境測試實驗室和溫度測試實驗室中,經歷加速老化的過程,並測試其對抗磁場、振動、牽引、扭轉、壓縮力以及防水性能等各項性能。
協作鑄就卓越
J12 Bleu Diamond Tourbillon腕錶裝飾風格與機芯工藝解析……
巴黎制表創意工作室提供美學設計元素後,工程設計團隊與鑲嵌工坊中的24名工匠緊密協作。該工程設計部門年均承接50至60項表款架構和型號研發項目,其中40%涉及寶石鑲嵌,因此需與鑲嵌工匠保持着密切合作。基於Arnaud Chastaingt及其團隊的設計圖紙,工程設計團隊會確定寶石精確直徑尺寸與鑲嵌規格,其工藝涵蓋機加工預處理、傳統手工鑲嵌及錘擊鑲嵌工藝。
在J12 Bleu Diamond Tourbillon腕錶上進行寶石鑲嵌是一項尤為艱巨的任務,需要將陶瓷的啞光藍色與拋光黑色塗層鋼圈上的藍寶石完美匹配。「尋求與表殼啞光藍及黑鋼表圈藍寶石完美匹配的色澤,需要經歷漫長而嚴謹的篩選過程」Arnaud Chastaingt回憶道,「一開始我看到的所有藍寶石均帶有紅調傾向。我必須不斷尋找,最終才發現這種精緻而柔和的微妙藍色。」
這種啞光與亮面的微妙對比同樣出現在完美無瑕的三排鏈節式表鏈上。表鏈以最高標準打造,包括倒角邊緣,同樣呈現出藍色陰影與黑色光線的迷人對比。
追尋完美之鑽
在這枚腕錶的核心,飛旋陀飛輪之上,一顆鑽石在深邃的黑藍陶瓷錶盤上熠熠生輝。寶石鑲嵌師解釋道:「Arnaud Chastaingt希望這顆鑽石能引人注目,但工程設計團隊基於重量與穩定性的考量,計算出其直徑不得超過2.5毫米。」然而,原設計方案中的寶石更加碩大,尺寸近乎翻倍。「傳統切割的4.5毫米鑽石高度達到4毫米,而陀飛輪根本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它。」
最終,寶石鑲嵌師找到了解決方案:一顆定製切割並且直徑精確的鑽石,它的光線折射率與切割角度經精密計算形成戲劇性的光影層次,其璀璨光芒令這款夜間時計更加耀眼。
腕錶內部搭載香奈兒自製的Calibre 5自動上鏈機芯,配備飛行陀飛輪。機芯採用黑色DLC塗層精細處理而成,其表橋和齒輪的架構設計和諧統一,以圓形元素貫穿始終,自2016年Calibre 1機芯問世以來,這種架構已成為香奈兒高級鐘錶機芯的標誌性特徵。J12 Bleu Diamond Tourbillon腕錶以令人驚嘆的方式完美詮釋了腕錶錶盤、啞光藍陶瓷表殼與機芯設計的視覺統一性,其以精密機械為骨,以寶石光學為魂,最終在方寸間達成理性與詩意的終極平衡。
J12 BLEU DIAMOND TOURBILLON腕錶
- 限量55枚。
- 啞光藍色高抗磨陶瓷搭配黑色塗層精鋼表殼。
- 藍寶石水晶底蓋鐫刻「LIMITED TO 55」(限量55枚)字樣。
- 黑色塗層精鋼固定表圈鑲嵌34顆長階梯形切割藍寶石(約4克拉)。
- 藍色鏤空錶盤。
- T陀飛輪框架鑲嵌1顆獨家切割的獨鑽(約0.18克拉,F/G色,VVS淨度)。
- 黑色塗層精鋼非旋入式錶冠鑲嵌1顆明亮式切割鑽石(約0.16克拉)。
- 啞光藍色高抗磨陶瓷表鏈,搭配拋光倒角處理黑色塗層精鋼三折式摺疊表扣。
- 搭載香奈兒自製Caliber 5浮動式陀飛輪機械機芯,手動上鏈,配備飛行陀飛輪。
- 動力儲存約42小時。
- 功能:時、分顯示。
- 複雜功能:飛行陀飛輪。
- 防水深度:50米。
- 表徑:38毫米。
- 藍色藍寶石:34顆長階梯形切割藍寶石(約4克拉)。鑽石:1顆獨鑽(約0.18克拉)和1顆明亮式切割鑽石(約0.16克拉)。
- 組件數量:172個。
- 陀飛輪框架鑲嵌1顆鑽石。
- 紅寶石:29顆。振頻:28,800次/小時(4赫茲)。
- 擺輪防震系統。
- 可變慣性擺輪。
- 機芯直徑:28.40毫米(12½法分)。
- T機芯厚度:6.25毫米。
- 克拉數與材質參數僅供參考。
- 實際數值以實物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