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技遺產」又稱「重要科技史料」,這是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於2008年建立的制度,目的是精選並登錄對科學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發成果,由於它們對經濟、社會和文化層面具有重大影響力,因此會被列為必需好好保存並傳承的國家級資料。
SEIKO當年開發的Quartz Chariot Cal.5931這款表,機芯內部蘊含「自適應驅動控制」機制,聽起來有點抽象,簡單理解這種機制的優點在於讓搭載石英機芯的手錶體型變得更小也更薄,甚至還有助於延長電池的壽命,因為它能降低(推動指針運作)步進馬達的功耗,比起傳統設計節能至少50%,關鍵在於自適應驅動控制機制能夠提供多種類型的驅動脈衝,視馬達旋轉時手錶當下的狀態切換驅動脈衝,達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這項發明時至今日還是廣泛地在採用指針顯時的石英表中發揮作用,就連GPS太陽能表也不斷改良和應用相同的技術基礎,因此當年SEIKO開發出這項技術後,的確是影響深遠地到半個世紀後的現在還是能在手錶內部展現符合預期甚至超過預期的功效。
事實上連同這次在內,SEIKO的時計發明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登入進未來科技遺產,早在2018年時,他們就憑著史上首款石英表S「Quartz Astron 35SQ"第一度入選未來科技遺產,接下來迄今包括6位顯示數位手錶「Quartz LC V.F.A. 06LC」、螺旋水晶鍾SPX-961等作品都陸續被登錄,加上Quartz Chariot Cal.5931在內,品牌將出現第7項被登錄的未來科技遺產,可見品牌的制表成果對於日本乃至世界表壇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相信在這款表之後,SEIKO還有其他同樣值得入選的候選作品會逐漸被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登陸,有興趣的人也不妨藉由造訪銀座SEIKO博物館進行更全面也深入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