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詩丹頓在2004年創作出Patrimony系列時,靈感來自1950年代的手錶設計風格,當時表壇和市場流行的設計是結合纖薄表殼的精密機械錶,當時品牌製作的1001和1003兩枚手上鏈超薄機芯便是代表性基石,前者厚度僅2.94mm,後者更薄,僅1.64mm(當時最薄的機芯之一),而且1003幾芯在1955年問世時,還帶有慶祝江詩丹頓創立200周年的深刻意義,這兩枚機芯分別搭載於6179或6187等品牌經典型號中——它們遂成了江詩丹頓2004年打造Patrimony系列的濫觴。
發展至今,Patrimony系列手錶大致有一些共同傳承的造型重點,例如渾圓表殼、薄型表圈、拱形面盤,還有面盤上的纖細時標與指針,以及分布於時標外圍的珠粒式分鐘刻度等等,不論手錶的功能屬於基本簡約或是進階複雜,這些共同特色還是能從中找到彼此的關聯性。
話說回品牌和設計師Ora ïto合作催生的Patrimony自動表。Ora ïto生涯早期憑藉設計虛擬3D產品而嶄露頭角,後來他在設計與建築界持續發展長才並和許多國際大品牌合作,知名度也扶搖直上。成名後的他甚至發展出名為"Simplexity"的設計理念,大致而言是一種在作品上展現極簡外觀卻又洋溢奢華感的精緻質感路線,包括法國馬賽模度藝術中心、法國尼斯市的電車、打造了精品家具ICO椅等,早在2011年他就獲頒了法國「文化與藝術騎士勳章」,可見他在設計界占有的一席之地。
由Ora ïto操刀設計的Patrimony自動表不意外採用黃金表殼,40mm的表徑搭配勃艮第酒紅色小牛皮錶帶烘托出渾圓又高貴的大器質感,細看錶帶表面還點綴有立體的圓角矩形飾紋——這是江詩丹頓1970年代作品的設計特徵,由錶帶的改變先行暗示手錶有着知名設計師加持的血統。
視線移到面盤,其與表殼同樣呈現金色調,而且面盤還飾有一道道密緻的同心圓紋,猶如面盤中盪開的浪花,與微拱型的面盤本身一拍即合,彷佛強化並放大了圓形幾何的概念。說來奇妙,原本系列中屢見不鮮的時標、指針,以及珠粒式分鐘刻度,搭配在金色圓紋裝飾面盤瞬間多了股新意。至於6點方向的日期視窗,以及12點方向的品牌Logo,同樣也都是金色或金底(日期盤為金色搭配酒紅色數字),雖然整枚面盤乍看都是金色的,可是Ora ïto與江詩丹頓利用各種細節營造出視覺層次,因此顯時的效果不因此受到影響,依舊能一覽無遺。
透明底蓋下露出的是2450 Q6自動機芯,江詩丹頓發揮傳統職人精神於機芯零件添上各式各樣的裝飾紋路,包括底板的日內瓦波紋、主夾板的魚鱗紋、鏤空並融入馬耳他十字字型的K金自動盤等等,這些零組件的打磨都經過日內瓦印記的檢核,確保其品質符合日內瓦出品的優質血統,同時也確保着機芯品質擁有不同凡響的水準。2450 Q6機芯的厚度雖然不如前述的兩位前輩這麼薄,但是3.6mm以自動小三針機芯而言還是相對顯得纖薄,也因此這款Patrimony自動表整體厚度8.55mm還是很薄,佩戴在手上優雅、舒適之餘,還多了一股精巧匠心的設計感。
18K 3N黃金材質/2450 Q6自動上鏈機芯/時、分、秒、日期顯示/金色圓紋裝飾面盤/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30米/表徑40mm/限量100隻/參考價:¥ 250,000